27 December, 2006

摔車

12 月 16 號發生摔車意外,這應該是我騎摩托車以來的第三次, 不過也是最輕微的一次,感謝老天保佑。這次摔車的原因是 「急」

12 December, 2006

思維方式

費瑪最後定理 這本書第六章中有一段記錄了 Andrew Wiles 做研究的方式:

我習慣於到樓上我的書房去,著手嘗試尋找一些模式。 我設法做一些計算來解釋某一小段數學, 設法使它符合某些以前對某部分數學的泛泛的概念性理解,這有助於澄清我正在思考的具體問題。 有時候還得去書上查考。以便弄明白在那裡它是怎麼完成的。 有時它只是做一點補充計算,進行一點修放的問題。 而有時候我發覺以前所做的事情根本都是沒用的,於是我就必須找出一些全新的東西 -- 它從哪裡冒出來的?這件事有點神祕。 Andrew Wiles, p. 204

06 December, 2006

另一個世界的人

John Lynch 替英國廣播公司 (BBC) 在 地平線 系列節目,拍了一部影片記錄 Andrew Wiles 證明 Fermat's Last Theorem 的過程,他同時也替 費瑪最後定理 這本書寫了序言,其中一段提到他與數學家們交談之後的感想,節錄於下:

數學是一種最純粹的思維形式,對局外人來說, 數學家似乎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人。 在我與他們的討論中,讓我印象深刻的是: 他們的談話中表現出來的驚人的精確性。 很少有人立刻就回答我的問題。 我常常不得不等待他們在腦海中把答案的精確結構組織好; 不過,稍後他們就會給你答案,講得有條有理,非常仔細,超過我的期望。 John Lynch, p. iii

05 December, 2006

聽演講時的心態

費瑪最後定理 書中有一段是 Nick Katz 提到關於聽演講時的兩種態度,我覺得很微妙,所以節錄於此。

我想答案是當你聽講時確實有一種緊張心理, 不知該弄懂每一件事還是讓演講者繼續講下去。 如果你不斷地插話 -- 我這兒不懂,我那兒不懂 -- 那麼演講者就無法闡明任何東西,而你也不會有所得。 另一方面,如果你從不插話,你就會有幾分迷惘, 你有禮貌地點著頭,但是你實際上沒有核對過任何東西。 提問得太多與提問得太少之間的分寸確實很難把握, 到了那些報告結束的時候 (那正是這個問題滑過去的地方), 很明顯我犯了問得太少的錯誤。 Nick Katz, p. 252

胡桃裡的宇宙

胡桃裡的宇宙 這本書第三章的開場白引用了莎士比亞所寫的 哈姆雷特 中的一段話:

即使關在胡桃殼裡,我也會把自己當作擁有無限空間的君王。

原文是:

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king of infinite space.

引用得很貼切,我猜這段話也是本書書名 (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) 的由來。 前陣子在看 Stephen Hawking 寫的 胡桃裡的宇宙時間簡史, 這兩本書又重燃我對物理的興趣,我會再找時間寫寫這部分的心得。

02 December, 2006

Man is like a fraction

Math Quotations Server 讀到一句話我喜歡的話:
A man is like a fraction whose numerator is what he is and whose denominator is what he thinks of himself. The larger the denominator the smaller the fraction.
語出 Tolstoy, Lev Nikolgevich。 我的翻譯是:
人就像一個分數,分子代表他是什麼,而分母代表他認為他是什麼。 分母愈大則分數就愈小。
寓意是人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偉大。